热虽发于表,为虚阳,寒反据于里,是真阴矣。发汗,若下之,而发烦热,胸中窒者,栀子豉汤主之。
”问曰∶“脉有阳结、阴结,何以别之?此以大便反易之机,因究其色之黑,乃得其病之根,因知前此喜忘之病情耳。
故面热而色赤。阳极似阴之证,全凭脉以辨之。
此火性摇动,心无依着故也。邪已入腹,不在营卫之间,脉虽浮。
少阴病,始得之二三日,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。 按柴胡加减法,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,其功倍于建中,岂有温凉之异乎?
连用五若字,见仲景说法御病之详。仲景治阳明,不患在胃家实,而患在藏有热,故急于攻热而缓以下。